在癸卯兔年春节7天的假期里,从云南狂揽384.35亿元旅游收入,恢复至2019年的132.5%,到三亚4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达11.58亿元;从庄严的玉龙雪山旅游“人数暴涨”,到风景如画的三亚“人头攒动”……在祖国的大好河山,在畅游旅游胜地中,出行人数的大幅度增加,国内长线游的迅速复苏,无不彰显着中国经济社会活力快速恢复。
今年春节是新冠病毒感染“乙类乙管”政策实施后第一个假期,公众出游需求集中释放。多个省份都为游客出行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,如游景区以免费、降价和优惠等措施,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主要手段方式。各类住宿、打车软件也紧随其后发放优惠券,加大人们使用频率。不负众望的是,多个旅游景点都出现“爆满”的情况,全国文旅市场经济正在强有劲地复苏。
通过直观的数据我们看到春节文旅市场展现的活力,更体现出我国发展趋势的稳步提升。例如,今年春节又出现了以往的春运出行高峰,坐火车,乘飞机的人数大幅增加,正是经济社会活力的体现。据悉,在春节七天假期,全国铁路、公路、水路、民航累计发送旅客2.26亿人次。而守在家乡过年的人,也以看电影、唱歌、吃饭等娱乐的方式成为消费的首发阵容和主阵地。截至1月27日,2023年春节档期总票房67.24亿,位列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榜第二位……一组组数据,勾勒出热闹红火的出行人流和消费能力场景,预示着生机勃勃的烟火气正在回归。
当然,春节期间文旅回暖,各地新颖的引客方式起到了作用。这个春节假期里,各地方都在谋划新增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。以西安为例,2023年春节西安城墙灯的开展,形态各异的花灯蕴藏着祝福,排列在西安城墙景区。同时在除夕夜西安西咸新区昆明池畔举行盛大的烟火秀,各种造型的烟花在空中犹如绽开的花朵,在空中盛开,映照着兔年的喜悦与幸福,引来八方游客。当地的美食,手工艺品都深受游客的喜欢。红火的假期消费,更显示着中国经济的韧性和顽强。
当然,乡村游也成为这个春节文化旅游的亮点,而乡村旅游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。新春旅游起步即冲刺,但看“红岩上红梅开,千里冰霜脚下踩……”年初一下午,江苏泗阳县穿城镇“小村春晚”热闹上演;淮安市在里运河畔举办“年货大集”,现场近百个摊位,各种年货琳琅满目;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江南第一大龙”骆山大龙在南京市溧水区烟花节期间热闹起舞,江宁区推出“跟着非遗大师过大年”系列活动,为市民献上年味满满的新春盛宴……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,乡村旅游正是利用乡村所特有的自然资源、人文景观、乡土风情、农耕文明等进行的旅游经营活动,充满生机与活力,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和引擎。各地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魅力,助力农民收入不断提升,也在加快培育新型农业、传承乡村文化,让经济“活”起来。
“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。”春节文旅及消费的蒸蒸日上,我们熟悉的那个春节又回来了!新春再出发,让我们携手迎接新的机遇,共同走向繁荣昌盛的美好明天!(苗瑞祥)